愛信仰網 文化 同修班課程 同喜班課程 社會 法師開示 佛學常識 大陸教界動態 漢傳人物問答 大陸道教 拾穗365 聞法有道 a2菩提文庫 健康 同願同行 佛與人生 心經經典
  • 用禪修照亮我們的人生2022-01-29
  • 佛陀解夢 大夢醒後恍然大悟!2022-01-29
  • 幸福不在遠方,就在當下!2022-01-29
  • 你走路的氣質,就是修行中最大的奇蹟!2022-01-29
  • 慈悲的真義 星雲大師2022-01-29
  • 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?2022-01-29
  • 佛說 既為過客,何不放下2022-01-29
  • 如何用智慧來化解脾氣?2022-01-29
  • 等你把這段魔障一過,真正的福德 智慧就現前了2022-01-29
  • 真正有福報的人是那些懂得惜福修福的人!2022-01-29
  • 你心牆高築,防著什麼呢?2022-01-29
  • 你的眼光決定你的高度!2022-01-29
  • 學會感恩福報就來得快2022-01-29
  • 眾生的苦惱 錯認一切都不會變化2022-01-29
  • 別忽略了因果2022-01-29
  • 佛教中常說的看破紅塵是什麼意思?2022-01-29
  • 第三屆天童禪宗文化研究交流大會在寧波隆重舉行2022-01-29
  • 上海龍華古寺傳授三壇大戒法會之戒壇結界 二壇正授2022-01-29
  • 吳言生 “漢傳佛教祖庭與文化弘揚”專題總結2022-01-29
  • 臺灣佛光山開山50週年傳授國際萬佛三壇大戒2022-01-29
  • 心簡單,世界就簡單2022-01-29
  • 此時此刻,才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刻2022-01-29
  • 學佛的八種逆境,應時時保持警覺!2022-01-29
  • 知足的人常樂,不知足的人最苦2022-01-29
  • 生活順利與否,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福報2022-01-29
  • 佛菩薩那麼多,念哪一尊最好?2022-01-29
  •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們的業力2022-01-29
  • 當90後的青春遇見佛法2022-01-29
  • 禪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2022-01-29
  • 我問佛,為什麼要留我在紅塵受苦?2022-01-29
  • 必須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嗎?2022-01-29
  • 放下,得自在2022-01-29
  • 煩惱是障亦是菩提,境界中觀照自心2022-01-29
  • 菩提千年,人間繁華幾許?2022-01-29
  • 能剋制自己,過於勝他人2022-01-29
  • 活在當下普修善緣,路就會越走越寬2022-01-29
  • 淨界法師 怨的相貌是什麼呢?2022-01-29
  • 修行,就是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心2022-01-29
  • 中國佛教的特質 禪2022-01-29
  • 無法左右的,就隨緣吧2022-01-29
  • 仰山之光徒步禪活動圓滿舉行2022-01-29
  • 身心清淨 至誠唸佛2022-01-29
  • 煩惱就像一根打了結的繩子2022-01-29
  • 為什麼說禪是離不開生活的?2022-01-29
  • 禪宗的見地2022-01-29
  • 追思過去何求未來 不如珍惜當下 真金2022-01-29
  • 絕不能把你的未來交給你的過去2022-01-29
  • 未來比過去更美好2022-01-29
  • 為何菩薩不現身救度我們?2022-01-29
  • 真正的修行,都藏在細節裡2022-01-29
  • 思恩得福,記怨受苦2022-01-29
  • 禪的修行,關鍵在於對一切事物具有平常心2022-01-29
  • 懂得如何控制情緒很重要2022-01-29
  • 學佛不是放棄一切,而是讓生活更有智慧!2022-01-29
  • 所謂善良,就是多為人著想2022-01-29
  • 儒釋道三家求富貴的方法2022-01-29
  • 修行沒有捷徑可走,不要有偷懶的心!2022-01-29
  • 什麼是禪?什麼又是智慧的源泉?2022-01-29
  • 心裡念念有佛,何處不是極樂!2022-01-29
  • 沒有煩惱 如何有菩提2022-01-29
  • 人生最寶貴的,就是要有一顆平常心2022-01-29
  • 禪就是保持當下這一念心2022-01-29
  • 幸福不是活給他人看的2022-01-29
  • 讓禪回到生活,佛法不能脫離世間2022-01-29
  • 只要你一念覺悟,佛就來了2022-01-29
  • 別讓這三種煩惱障礙了你2022-01-29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周邦彥 蘇幕遮2022-01-29
  • 清空才能聽到心靈聲音,清空才能容納新東西2022-01-29
  • 找到屬於自己的瓦爾登湖2022-01-29
  • 心靈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2022-01-29
  • 把禪的智慧融入生活2022-01-29
  • “九一八事變”爆發85週年 不可忘卻的警示2022-01-29
  • “漸”的智慧,使人生圓潤2022-01-29
  • 與過去告別2022-01-29
  • 修行的核心是什麼?唸佛到底要怎麼念?2022-01-29
  • 懂得感恩,你的命運會更好2022-01-29
  • 修行中,看一看你的心性被矇蔽了多少?2022-01-29
  • 念念為善,是修行佛法最初的基礎2022-01-29
  • 常懷一顆慈悲之心,才能度己度人!2022-01-29
  • 人生,就是一路選擇,一路堅持2022-01-29
  • 耐得住,受得起,才能夠成就大器2022-01-29
  • 常懷生死之心,方有解脫之機2022-01-29
  • 人生來去都是因緣和合2022-01-29
  • 把心放空,讓心柔軟,教你換種角度看世界2022-01-29
  • 你為什麼總是不快樂?2022-01-29
  • 修行之人那些細微的用心2022-01-29
  • 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2022-01-29
  • 愛自己是非常幸福的事情2022-01-29
  • 真的愛,就要優點和缺點一起愛2022-01-29
  • 人生苦短,及時化繁為簡2022-01-29
  • 生活煩惱太多,怎麼保持樂觀?2022-01-29
  • 居家修行是不斷的告別和抵達2022-01-29
  • 隨緣是人生最大的智慧2022-01-29
  • 當泥塑藝術遇上佛教2022-01-29
  • 幸福是一種生命的自在2022-01-29
  • 沒誠心,沒信心,如何能求菩薩感應?2022-01-29
  • 因果天平最公道2022-01-29
  • 人生最大的難題是認清自己2022-01-29
  • 怎樣讓自己的人生幸福和快樂?2022-01-29
  • 內心的富足,不需要外在的東西來襯托2022-01-29
  • 獲得幸福和快樂的方法2022-01-29
  • 這是修行的三個階段,看看你在那一段?2022-01-29
  • 對治煩惱?只有兩種方法供你選擇2022-01-29
  • 要想功德大,心情一定要好2022-01-29
  • 我們的煩惱是如何生起的?2022-01-29
  • 佛教在中國的驚人生命力2022-01-29
  • 心要好好地調2022-01-29
  • 佛讓你放下,到底要放下什麼?2022-01-29
  • 不慈悲為懷,哪來的福報?2022-01-29
  • 刻刀下的蓮花世界2022-01-29
  • 本煥長老像安放佛陀故里藍毗尼2022-01-29
  • 藏傳佛教戒律及其對藏族文化的影響2022-01-29
  • 藏曆新年裡的藏傳佛教 王東2022-01-29
  • 禪修智慧 活在當下 吳言生2022-01-29
  • 禪修智慧 看腳下 吳言生2022-01-29
  • 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太多2022-01-29
  • 告訴他,我們需要你2022-01-29
  • 你和真正的佛教徒之間,可能還隔著一層聞思修!2022-01-29
  • 人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2022-01-29
  • 有緣即住無緣去,一任清風送白雲2022-01-29
  • 活在當下,身心合一2022-01-29
  • 春夏秋冬又一春2022-01-29
  • 從聲音可以聽出一個人的福報2022-01-29
  • 早出晚歸地辛勞,不只為養家餬口2022-01-29
  • 仁煥法師 不守本分與過分2022-01-29
  • 佛再慈悲,也不能替代你放下2022-01-29
  • 仁煥法師 本分就是命根2022-01-29
  • 李尚全教授 “普門”法門2022-01-29
  • 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卻太多2022-01-29
  • 仁煥法師 本願法是他力法門2022-01-29
  • 淨慧老和尚 如何修習聞思修三慧?2022-01-29
  • 界定法師 《長阿含經》內容綜述(A)(表一)2022-01-29
  • 善美的“動”,就是六根清淨2022-01-29
  • 界定法師 《長阿含經》內容綜述(D)(表四)2022-01-29
  • 內心充實,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!2022-01-29
  • 慧禮法師 非洲大地上的誦經聲2022-01-29
  • 這就是修行中最大的竅門2022-01-29
  • 傳喜法師 願解如來真實義 法堂誦經開示2022-01-29
  • 修行三個要點,一個都不能少!2022-01-29
  • 能弘法師 博大精深的佛教 目錄 佛法真義的重要2022-01-29
  • 體會那迷人的禪2022-01-29
  • 智中法師 止觀禪修之省察記錄2022-01-29
  • 真正的修行,都藏在細節裡2022-01-29
  • 傳喜法師 首度歐洲行 步步鹹圓滿2022-01-29
  • 人的心就像一杯渾濁的水2022-01-29
  • 傳喜法師 朝聖圓滿降吉祥 施與聖地的加持2022-01-29
  • 歷練自我的自覺人生2022-01-29
  • 傳喜法師 圓滿覺性 眾生本具2022-01-29
  • 心淡如茶,心素如簡,心靜如水2022-01-29
  • 其它法師 落實信仰,將生命圓滿於當下 如性法師2022-01-29
  • 中科院院士朱清時 對佛法我一直在求證2022-01-29
  • 傳喜法師 學佛為圓滿佛性2022-01-29
  • 圓教的發心方法2022-01-29
  • 傳喜法師 大圓滿之精髓2022-01-29
  • 誰在安排你的命運?2022-01-29
  • 心道法師靈鷲山佛教教團 2012水陸法會圓滿送聖2022-01-29
  • 人生沒有捷徑,每一步都是你的必經之路2022-01-29
  • 正如法師 佛是圓滿究竟的覺悟者2022-01-29
  • 人生哪能多如意 萬事只求半稱心2022-01-29
  • 洪修平教授 什麼是空2022-01-29
  • 沒備好這一心,別開始修行!2022-01-29
  • 洪修平教授 瑜伽行派的主要思想是什麼2022-01-29
  • 日常中怎麼修行呢?星雲法師給出了四點建議2022-01-29
  • 洪修平教授 什麼是念佛三昧2022-01-29
  • 生活不簡單,儘量簡單過2022-01-29
  • 大安法師 佛門乃第一福田2022-01-29
  • 慈悲喜捨的根本是“心”和諧2022-01-29
  • 大安法師 厭離心來自智慧觀照2022-01-29
  • 你會拜佛,但你真的信佛嗎?2022-01-29
  • 傳喜法師 生命就是道場2022-01-29
  • 心淡如茶 人淡如菊2022-01-29
  • 大安法師 夢中佛事 水月道場2022-01-29
  • 事來心應,事去心止2022-01-29
  • 大安法師 直心是道場2022-01-29
  • 一個人的人生高度,取決於這四種修行!2022-01-29
  • 能弘法師 第一次閉關隨筆 弘法思路2022-01-29
  • 佛法在哪?在人心中 佛是誰?佛是每個人2022-01-29
  • 能弘法師 第一次閉關隨筆 生命隨筆2022-01-29
  • 大型佛教文化實景演藝專案《菩提東行》正式開演2022-01-29
  • 能弘法師 第一次閉關隨筆 出關2022-01-29
  • 本煥學院與劍橋大學達成多項合作共識2022-01-29
  • 傳喜法師 自己的生命是修持佛法的第一道場2022-01-29
  • 白巖鬆 莫言 理查德羅伯茨共談“敬畏”2022-01-29
  • 傳喜法師 授記慧日 振興道場2022-01-29
  • 對末那識的基本認識2022-01-29
  • 傳喜法師 勝造恆沙七寶塔2022-01-29
  • 心對了,人就對了2022-01-29
  • 界定法師 漫說《長阿含》(卷四) D 八王分舍利2022-01-29
  •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 卻忘了世事無常2022-01-29
  • 傳喜法師 佛舍利腳印大加持2022-01-29
  • 不論人非,不計人過,不忘人恩2022-01-29
  • 雪漠 通俗地說說三身五智2022-01-29
  • 活出自己 這才是生命最好的狀態2022-01-29
  • 林克智居士 逆撫唸誦助生西妙法2022-01-29
  • 草原絲路民族文物及佛教造像藝術精品亮相北京2022-01-29
  • 仁煥法師 無我相之微妙2022-01-29
  • 聯合國宗教文明對話特別會議即將召開2022-01-29
  • 慧光法師 精進彌陀佛七開示2022-01-29
  • 無論付出還是行善,一旦執著,就有障礙2022-01-29
  • 體慧法師 香清寺佛七開示2022-01-29
  • 夢參老和尚 這樣才叫真正精進。如何才是“隨緣”?2022-01-29
  • 艾雅凱瑪 世尊的法2022-01-29
  • 人心本善,良知自存2022-01-29
  • 呂建福教授 迴避問題不是真正的尊重2022-01-29
  • 善良,是好的後路2022-01-29
  • 黃明堯居士 結戒十義2022-01-29
  • 學佛人切記 莫把“雞湯”當佛法2022-01-29
  • 智隨法師 《阿彌陀經要解》略注 附錄2022-01-29
  • 怨仇和痛苦不過是夢,追逐它們無異於空耗生命2022-01-29
  • 界定法師 漫說《中阿含》(卷三) A 一 鹽喻經2022-01-29
  • 探訪康巴第一寺 “藝術三絕”名震藏區2022-01-29
  • 濟群法師 依止善知識的九大利益2022-01-29
  • 守候一株水仙2022-01-29
  • 能利法師 《佛教境界與世界文化融合》報告題綱(下)2022-01-29
  • 佛教中的端午遺俗 龍舟競賽擊鼓是為驅鬼2022-01-29
  • 濟群法師 你的學佛目標是什麼2022-01-29
  • 東明寺 中國海拔最低寺廟2022-01-29
  • 雪漠 真正的快樂祕訣2022-01-29
  • 若要心能寧,且將閒事了2022-01-29
  • 惟因法師 惟因老和尚文集《六祖壇經》講義(23)2022-01-29
  • 若要心能寧 且將閒事了 蔡日新2022-01-29
  • 濟群法師 學佛的重點是在內心而非書本2022-01-29
  • 修行盡分,度眾隨緣2022-01-29
  • 高明道老師 漫談華嚴中的淨土2022-01-29
  • 對人慈悲 就是讓別人有路走2022-01-29
  • 惟因法師 惟因老和尚文集《六祖壇經》講義(13)2022-01-29
  • 一個人越慈悲,福報越大2022-01-29
  • 惟因法師 惟因老和尚文集《六祖壇經》講義(11)2022-01-29
  •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陳蓉蓉2022-01-29
  • 惟因法師 惟因老和尚文集《六祖壇經》講義(15)2022-01-29
  • 揭祕佛教四大菩薩坐騎的神祕寓意2022-01-29
  • 其它法師 《真現實頌》釋2022-01-29
  • 一座寺院兩尊臥佛 北京臥佛寺的臥佛之謎2022-01-29
  • 能弘法師 第一次閉關隨筆 理入2022-01-29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趙企 感皇恩2022-01-29
  • 智隨法師 “歡喜信受”解義2022-01-29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晁衝之 感皇恩2022-01-29
  • 智隨法師 有關自力他力的妙喻2022-01-29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晁衝之 臨江仙2022-01-29
  • 智隨法師 《阿彌陀經要解》略注 後記 再版說明2022-01-29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司馬 黃金縷2022-01-29
  • 傳喜法師 綻放心靈 締造和諧2022-01-29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謝克家 憶君王2022-01-29
  • 宗性法師 百丈懷海禪師所撰《古清規》稱謂考辨2022-01-29
  • 青海吾屯寺 一座寺院一座畫院 信仰與藝術的結合2022-01-29
  • 心律法師 趙州禪師的“吃茶去”2022-01-29
  • 83歲終南山“茅棚隱士” 與山為伴 與人為善2022-01-29
  • 寬運法師 禪師的眼淚2022-01-29
  • 笑看這人生如雲煙 延參法師2022-01-29
  • 惟因法師 惟因老和尚文集《六祖壇經》講義(8)2022-01-29
  • 大山是佛 張永祥2022-01-29
  • 惟因法師 惟因老和尚文集《六祖壇經》講義(6)2022-01-29
  • 哭牆前,三國僧侶誦經祈福2022-01-29
  • 惟因法師 惟因老和尚文集《六祖壇經》講義(16)2022-01-29
  • 絲路梵相 西域佛國和于闐畫派的故事2022-01-29
  • 心律法師 和尚為什麼要剃光頭?2022-01-29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李光 水調歌頭2022-01-29
  • 傳喜法師 學佛重在知見2022-01-29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徐伸 轉調二郎神2022-01-29
  • 常照法師 兜率淨土是速證菩提之淨土2022-01-29
  • 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孫晶教授在陝西師範大學作學術講座2022-01-29
  • 常照法師 彌勒度世本願緣起2022-01-29
  • 芸芸眾生 皆可成佛2022-01-29
  • 常照法師 十疑論之師子覺2022-01-29
  • 砍柴挑水無非禪 明一法師2022-01-29
  • 界定法師 漫說《長阿含》(卷一) B 佛名2022-01-29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何籀 宴清都2022-01-29
  • 寬運法師 出世解脫之善因 八關齋戒 三2022-01-29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李清照 漁家傲2022-01-29
  • 寬運法師 出世解脫之善因 八關齋戒 十一2022-01-29
  • 四念處觀的深淺2022-01-29
  • 寬運法師 出世解脫之善因 八關齋戒 十三2022-01-29
  • 談談如實觀2022-01-29
  • 淨宗法師 唯說唸佛 正講 第十三條 唯嘆唸佛 之文2022-01-29
  • 瑜伽士和班智達2022-01-29
  • 淨宗法師 唯說唸佛 正講 第十七條 淨業時節 之文2022-01-29
  • 圓教的發心方法2022-01-29
  • 空海 惟傳 法師 何謂 開悟 與 證量 ?2022-01-28
  • 給悲嘆命運的人2022-01-28
  • 善祥法師 公案禪機 肆 開悟後功用行 一 前言2022-01-28
  • 不滅法燈3 日本臺宗祖庭比睿山延歷寺2022-01-28
  • 寬運法師 出世解脫之善因 八關齋戒 一2022-01-28
  • 頭頂的星空與心中的佛性 讀《西望梵天》2022-01-28
  • 寬運法師 出世解脫之善因 八關齋戒 四2022-01-28
  • “善惡報應”對人體的影響2022-01-28
  • 寬運法師 出世解脫之善因 八關齋戒 八2022-01-28
  • 初發心難得 應該怎麼保持?2022-01-28
  • 寬運法師 出世解脫之善因 八關齋戒 十2022-01-28
  • 菩薩低眉 沈素白2022-01-28
  • 性廣法師 四念處禪觀(三)2022-01-28
  • 沉睡千年的蓮子2022-01-28
  • 濟群法師 有正見才看得見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嘆通靈玉二首2022-01-28
  • 果平法師 《普賢行願品》偈頌 講記 13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哭花陰詩2022-01-28
  • 洪修平教授 什麼是三科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葬花吟2022-01-28
  • 仁煥法師 道業與事業2022-01-28
  • 圓融而超脫的佛教財富觀2022-01-28
  • 濟群法師 分別不分別2022-01-28
  • 禪者的財富觀 馬明博2022-01-28
  • 濟群法師 學佛是消極的選擇嗎2022-01-28
  • 禪者的財富觀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佛教的“消極” 不給我執加油2022-01-28
  • 佛教的財富觀及其實現意義2022-01-28
  • 印良法師 永不顛倒的真理 佛學四諦之滅諦2022-01-28
  • 唸佛著魔辯2022-01-28
  • 印良法師 永不顛倒的真理 佛學四諦之集諦2022-01-28
  • 懶散與精進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從法王處得啟發2022-01-28
  • 趙樸初居士談佛教文化藝術2022-01-28
  • 本法法師 祈願與祝福2022-01-28
  • 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2022-01-28
  • 濟群法師 看不見的菩薩2022-01-28
  • 徐孫銘教授 慧思大師與南嶽佛教的殊勝因緣2022-01-28
  • 諸佛菩薩聖誕紀念日2022-01-28
  • 大安法師 神通的本質和類別2022-01-28
  • 圓教的發心方法2022-01-28
  • 界定法師 漫說《長阿含》(卷一) D 神通2022-01-28
  • 關於《初發心功德品》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修行要努力2022-01-28
  • 發心清晰程度的確定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世間學問如刻舟 安住覺性五蘊空2022-01-28
  • 關於“愛見大悲”2022-01-28
  • 法藏法師 世間好話佛說盡2022-01-28
  • 留意自己的嘴巴2022-01-28
  • 濟群法師 傳燈,在世間傳遞光明2022-01-28
  • 云何使現世眾生生起正信2022-01-28
  • 在新的環境如何學佛2022-01-28
  • 雪漠 不是解決問題,而是沒有問題2022-01-28
  • 關於雞鳴寺的點滴回憶2022-01-28
  • 大安法師 貪慾之害 甚於毒蛇2022-01-28
  • 勝N夫人開示的啟示2022-01-28
  • 心律法師 生命中的貪慾苦2022-01-28
  • 三種人生 達照法師2022-01-28
  • 覺醒法師 貪慾過患2022-01-28
  • 給世界佛教青年的建言 星雲法師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三業清靜證無上道2022-01-28
  • 衣食住行上的佛法2022-01-28
  • 正如法師 信念佛是往生淨土的捷徑2022-01-28
  • 順逆一念間 見莊法師2022-01-28
  • 法忍法師 離苦得樂與老實修行2022-01-28
  • 法律規範行為,宗教守住道德底線2022-01-28
  • 法聞法師 如何積功累德?2022-01-28
  • 法律規範行為,宗教守住道德底線2022-01-28
  • 能弘法師 第二次閉關隨筆 出關2022-01-28
  • 努力推進宗教與法律的良性互動 方立天2022-01-28
  • 濟群法師 覺醒之道 《禪》刊專訪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“女兒”酒令2022-01-28
  • 能弘法師 第二次閉關隨筆 生命隨筆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題帕三絕句2022-01-28
  • 蔡禮旭老師 待人有禮的態度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送白海棠帖2022-01-28
  • 仁煥法師 樂觀面對順逆2022-01-28
  • 國內首次印行佛教經典《d字續藏》2022-01-28
  • 雪漠 知識是另外一種障礙2022-01-28
  • 內蒙古發現一尊遼代鎏金巴林石觀音像2022-01-28
  • 日慧法師 禪七講話 附 靜坐身儀解說2022-01-28
  • 玄奘 唐代高僧 佛經翻譯家 旅行家2022-01-28
  • 月悟法師 《天台四教儀》與《教觀綱宗》互參互補2022-01-28
  • 臨泉縣水牛廟出土一尊清代鐵質佛像2022-01-28
  • 高永霄居士 從佛教的觀點看遺傳基因工程2022-01-28
  • 甘肅天水武山水簾洞石窟群之拉稍寺2022-01-28
  • 高永霄居士 華嚴宗在中國佛教的重要性2022-01-28
  • 木炭與沉香 林清玄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《摩訶止觀》之十乘觀法2022-01-28
  • 區域宗教研究的成功探索 評《北京宗教文化研究》2022-01-28
  • 華梵法師 《華嚴五教止講義》釋“生即無生門”之二2022-01-28
  • 十首著名悟道禪詩2022-01-28
  • 華梵法師 《華嚴五教止講義》釋“生即無生門”之三2022-01-28
  • 禪修智慧 四聖諦 吳言生2022-01-28
  • 華梵法師 《華嚴五教止講義》釋“生即無生門”之四2022-01-28
  • 敦煌莫高窟首次發現了二十五座瘞窟2022-01-28
  • 華梵法師 《華嚴五教止講義》釋“生即無生門”之五2022-01-28
  • 佛教藝術殿堂 尼泊爾唐卡畫派魅力獨特2022-01-28
  • 華梵法師 《華嚴五教止講義》釋“生即無生門”之六2022-01-28
  • 襄垣縣發現東晉高僧法顯家譜實物資料2022-01-28
  • 華梵法師 《華嚴五教止講義》釋“事理圓融觀”之一2022-01-28
  • 南京江寧區南朝大墓裡發現“雙佛塔”2022-01-28
  • 華梵法師 《華嚴五教止講義》釋“華嚴三昧門”之三2022-01-28
  • 圓融而超脫的“財富觀”2022-01-28
  • 華梵法師 《華嚴五教止講義》釋“華嚴三昧門”之五2022-01-28
  • 相遇錯過都是緣2022-01-28
  • 華梵法師 《華嚴五教止講義》釋“華嚴三昧門”之七2022-01-28
  • 金剛乘修行和生活的結合2022-01-28
  • 佛在三十年後等你2022-01-28
  • 華梵法師 《華嚴五教止講義》釋“華嚴三昧門”之九2022-01-28
  • 隨緣看人生2022-01-28
  • 洪修平教授 什麼是二諦2022-01-28
  • 慈悲沒有敵人,智慧不起煩惱2022-01-28
  • 洪修平教授 什麼是中道2022-01-28
  • 看清執著和固執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佛塔的功德2022-01-28
  • 不應聽聞有三種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佛塔的功德2022-01-28
  • 人生的最後一堂課2022-01-28
  • 法藏法師 如何禮拜八十八佛大懺悔文2022-01-28
  • 佛教的特性2022-01-28
  • 法藏法師 佛法的恭敬與護持,不拘泥於 一師一道2022-01-28
  • 不利於修行的八種心障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恭敬清淨 歡喜心生2022-01-28
  • 學做禪意父母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皆當歡喜與恭敬2022-01-28
  • 給世界佛教青年的建言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眾生平等慈悲普度2022-01-28
  • 其它法師 戒學莊嚴(廣欽老和尚)2022-01-28
  • 生命展現的悅樂2022-01-28
  • 名利竟如何?2022-01-28
  • 佛恩居士 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2022-01-28
  • 把握工作休息間的脈動2022-01-28
  • 大安法師 眾生有感 彌陀即應2022-01-28
  • 如何靠自己2022-01-28
  • 大安法師 佛陀如何調服剛強眾生2022-01-28
  • 生命展現的悅樂2022-01-28
  • 永海法師 眾生意欲不同2022-01-28
  • 萬有皆從因緣生2022-01-28
  • 雪漠 人生是不斷與“自己”交戰2022-01-28
  • 煩惱轉菩提,悟在吃茶去2022-01-28
  • 永海法師 七水人生2022-01-28
  • 一燈能破千年暗,一智慧滅萬年愚2022-01-28
  • 唐仲容居士 改造人生宇宙的偉大導師2022-01-28
  • 吳言生教授為浦發銀行國學班講授禪宗智慧2022-01-28
  • 劉嘉誠博士 化世界與佛化人生2022-01-28
  • 吳言生為浦發銀行“心靈之享”活動講授禪學智慧2022-01-28
  • 大安法師 華嚴大士讚歎唸佛法門2022-01-28
  • 吳言生做客湛江移動全球通名家講堂講授修身養性2022-01-28
  • 蔡禮旭老師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2022-01-28
  • 唐卡 移動的佛龕2022-01-28
  • 仁煥法師 教育的概念2022-01-28
  • 你有佛緣嗎?2022-01-28
  • 仁煥法師 佛教之人本教育2022-01-28
  • 佛曆與佛旗2022-01-28
  • 仁煥法師 佛教的三個教育2022-01-28
  • 覺察覺醒覺悟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懺罪修福 一心向道2022-01-28
  • 中國禪宗東傳對日本文化產生的影響2022-01-28
  • 黃夏年教授 南北朝時期的戒德2022-01-28
  • 首屆佛學高階禪修班隆重開班2022-01-28
  • 蔡禮旭老師 要學會判斷選擇書籍2022-01-28
  • 華商書院高階佛學班在五臺山禪修2022-01-28
  • 達照法師 禪修要義 前言2022-01-28
  • 吳言生教授為西北大學“國學與禪修班”講授禪宗智慧2022-01-28
  • 蔡禮旭老師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李清照 怨王孫2022-01-28
  • 蔡禮旭老師 禁於未發之謂豫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詠白海棠2022-01-28
  • 蔡禮旭老師 悌也可以權變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香榭對聯2022-01-28
  • 蔡禮旭老師 讓位於賢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探春房內對聯2022-01-28
  • 蔡禮旭老師 不去跟人家搞是是非非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吟月三首2022-01-28
  • 蔡禮旭老師 事非宜,勿輕諾 輕諾,進退錯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賦得紅梅花2022-01-28
  • 蔡禮旭老師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訪妙玉乞紅梅2022-01-28
  • 蔡禮旭老師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2022-01-28
  • “禪茶一味” 中國茶道與佛教的關係2022-01-28
  • 蔡禮旭老師 辨善看流弊2022-01-28
  • 《北京宗教文化研究》一書出版發行2022-01-28
  • 蔡禮旭老師 勿急疾勿模糊2022-01-28
  • 日本茶道的鼻祖 無準師範墓基本判定2022-01-28
  • 星雲法師 佛陀會不會罵人?2022-01-28
  • 《桐柏山佛道文化》正式出版發行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大話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之四2022-01-28
  • 廣福寺的那碗粥湯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鹿野苑初轉 具足三寶2022-01-28
  • 紅樓夢中蘊含的禪,你可曾讀到?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《蓮宗寶鑑》譯註 卷一之十一2022-01-28
  • 一休和尚 從神童到開悟後的癲狂 白木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詩禮傳家莫忘本 修學三寶求解脫2022-01-28
  • 正知見是生命提升的關鍵2022-01-28
  • 濟群法師 靠三寶,靠自己2022-01-28
  • 參究唸佛的利與弊2022-01-28
  • 滌華禪師 《金剛經註解》十一2022-01-28
  • 出家感悟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真理往往是在少數人手裡的2022-01-28
  • 修行的三點開示2022-01-28
  • 因果關係並非一成不變,主要看因緣2022-01-28
  • 永本法師 天台小止觀 對治心沈浮病修止觀2022-01-28
  • 佛教藝術 菩薩如花2022-01-28
  • 聖開法師 人乘佛教徒持什麼齋2022-01-28
  • 山西省佛教建築群再次引起世人矚目2022-01-28
  • 惠空法師 累積修習禪定的資糧2022-01-28
  • 西方大鐘寺大鐘 老北京五大鎮物之一2022-01-28
  • 法忍法師 隨喜 執著2022-01-28
  • 青海長達618米巨幅唐卡世代傳承2022-01-28
  • 星雲法師 讀書有 五到2022-01-28
  • 巴桑旺堆 在國際藏學研究中要揚長避短2022-01-28
  • 星雲法師 人與人之間的道路有哪些2022-01-28
  • 星雲法師 出門六要2022-01-28
  • 中國藏研中心總幹事 我國藏學研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22-01-28
  • 星雲法師 六根的飲食2022-01-28
  • 一切有為法最後結局都是壞滅2022-01-28
  • 星雲法師 寧捨身命也不能做的四事2022-01-28
  • 佛家語言禮儀略說2022-01-28
  • 星雲法師 因為不認識自己的心,才覺得人生茫然2022-01-28
  • 感謝生活中的不美滿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博大精深佛經典 學修並重依三寶2022-01-28
  • 適命的美麗2022-01-28
  • 佛學思想芻議2022-01-28
  • 濟群法師 佛經 有言教,有身教2022-01-28
  • 點亮心靈的燈光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大話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之七2022-01-28
  • 如何啟發聰明智慧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大話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之八2022-01-28
  • 上香的正確方法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早覺悟善根 早迴歸本位2022-01-28
  • 命運靠自己2022-01-28
  • 永本法師 天台小止觀 內善根發相時的根本定2022-01-28
  • 如何正心誠意2022-01-28
  • 雪漠 向內看,因愛實現超越2022-01-28
  • 佛曆與佛旗2022-01-28
  • 寬運法師 燈燈相傳 心心相印2022-01-28
  • 禪意 春有百花秋有月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《蓮宗寶鑑》譯註 卷一之十2022-01-28
  • 另一種瀟灑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《蓮宗寶鑑》譯註 卷一之十四2022-01-28
  • 頂禮開悟的流浪漢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《蓮宗寶鑑》譯註 卷二之二2022-01-28
  • 明頭合,暗頭合?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《蓮宗寶鑑》譯註 卷二之一2022-01-28
  •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佛門皇帝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《蓮宗寶鑑》譯註 卷二之三2022-01-28
  • 禪意 永珍都緣一念波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《蓮宗寶鑑》譯註 卷二之五2022-01-28
  • 山道上的覺察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《蓮宗寶鑑》譯註 卷二之六2022-01-28
  • 寬容的魅力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《蓮宗寶鑑》譯註 卷二之七2022-01-28
  • 弘揚人間佛教應以青年為主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雜譬喻之一2022-01-28
  • 中國大乘阿彌陀淨土思想研究2022-01-28
  • 妙心法師 雜譬喻之三2022-01-28
  • 從比較宗教學的視野看中國宗教文化模式2022-01-28
  • 仁煥法師 冥陽兩界離苦得樂2022-01-28
  • 奧祕來自我們的生活 如瑞法師2022-01-28
  • 徐孫銘教授 學習真禪法師人間佛教的禪學思想2022-01-28
  • 解脫愛縛 陸淵雷2022-01-28
  • 密參禪師 密參禪師方便禪七開示 初三開示2022-01-28
  • “慈輝佛教文化論壇”第四十講黎荔教授講座圓滿舉辦2022-01-28
  • 大安法師 唸佛比參禪直截痛快2022-01-28
  • 禪機開悟處,風雪五臺山 華商書院禪修班在五臺山禪修2022-01-28
  • 萬行法師 保持正念才能參禪2022-01-28
  • 吳言生教授在西北大學商學院講授禪宗智慧與現代管理2022-01-28
  • 密參禪師 密參禪師方便禪七開示 禪七第一天2022-01-28
  • 吳言生教授在廈門大學經管學院講授佛禪智慧與企業管理2022-01-28
  • 密參禪師 密參禪師方便禪七開示 初二開示2022-01-28
  • 節慶宜素食 本性法師2022-01-28
  • 密參禪師 密參禪師方便禪七開示 初四開示2022-01-28
  • 各有因緣不羨人 洪丕謨2022-01-28
  • 密參禪師 密參禪師方便禪七開示 初十上午2022-01-28
  • 動畫電影《佛陀》提前開始售票 5月28日上映2022-01-28
  • 密參禪師 密參禪師方便禪七開示 十二日開示2022-01-28
  • 善待每一顆心2022-01-28
  • 密參禪師 密參禪師方便禪七開示 十三日下午開示2022-01-28
  • 善待別人的高度2022-01-28
  • 密參禪師 密參禪師方便禪七開示 十四日開示2022-01-28
  • 一杯茶裡有心思2022-01-28
  • 大安法師 如何應對邪念的女眾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佛是真實存在的人 覺悟者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李持正 明月逐人來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開啟心胸才能充滿智慧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吳淑姬 長相思令2022-01-28
  • 星雲法師 六種女性的不同性格特點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魯逸仲 南浦2022-01-28
  • 星雲法師 女性應該從事什麼職業比較恰當?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侯置 四犯令2022-01-28
  • 濟群法師 為什麼三寶是寶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洪适 漁家傲引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具足三寶正法久住 客堂開示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曾覿 金人捧露盤2022-01-28
  • 乘一法師 楞嚴八十分義 仙道因相分第六十八2022-01-28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孫道絢 滴滴金2022-01-28
  • 濟群法師 什麼讓妄想顯現為世界2022-01-28
  • 有一種智慧,叫學會轉彎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親近三寶學修增上2022-01-28
  • 佛教元素影響中國古代通俗文學創作2022-01-28
  • 仁俊法師 作三寶裔,淨健二三(上)2022-01-28
  • “第一神童”寧鉑出家為僧是悲劇嗎?2022-01-28
  • 滌華禪師 《金剛經註解》十三2022-01-28
  • 體味簡單快樂的緬甸 佛塔下虔誠地活著2022-01-28
  • 一茶一禪生活與文化 天下至清本色2022-01-28
  • 滌華禪師 《金剛經註解》十四2022-01-28
  • 滌華禪師 《金剛經註解》十八2022-01-28
  • 北京大鐘寺博物館 館藏400多口古鐘2022-01-28
  • 超然法師 一聲“咄”碎妄想2022-01-28
  • 戒律對佛教神聖性的建構與詮釋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堯天舜日非妄想2022-01-28
  • 丁方油畫展開幕 研究佛教歷史與藝術2022-01-28
  • 慧律法師 怎樣才能斷除妄想?2022-01-28
  • 世界三大藏家傳世西夏文獻公諸於世2022-01-28
  • 大安法師 修行淨業切忌“葉公好龍”2022-01-28
  • 河北南宮出土大量北朝至唐代漢白玉造像2022-01-28
  • 覺真法師 怎樣面對壓力?2022-01-28
  • 長治老頂山森林公園發現宋代“大石鼓”2022-01-28
  • 法聞法師 談現代人的壓力2022-01-28
  • 薩迦寺 隱藏在世界屋脊的“第二敦煌”2022-01-28
  • 寬運法師 善調身心 舒解壓力的良方2022-01-28
  • 湛山精舍春季兒童學佛班開課2022-01-28
  • 寬運法師 覺有情2022-01-28
  • 彌勒造像形態探勝2022-01-28
  • 肖永明居士 信仰崇拜的符號表徵 佛塔文化一瞥2022-01-28
  • 禪在心間,不在天邊2022-01-28
  • 魏承思教授 末法思想與房山石經2022-01-28
  • 禪 是自我生命的享受2022-01-28
  • 藥師山紫居士 本尊法修持2022-01-28
  • 禪在心間,並非可望而不可及2022-01-28
  • 藥師山紫居士 大日經心要概述 胎藏曼荼羅修持法2022-01-28
  • “禪茶一味”之法脈傳奇2022-01-28
  • 陳士東居士 也談頗哇法適合什麼人修持2022-01-28
  • 僧人與茶 佛氣自生2022-01-28
  • 揭祕茶與佛教的千古奇緣2022-01-28
  • 傳喜法師 口頭禪難抵業力2022-01-28
  • 禪印茶心 以茶味參禪,以禪心品茶2022-01-28
  • 能弘法師 第二次閉關隨筆 修行 一2022-01-28
  • 品茶韻心,禪坐韻魂2022-01-28
  • 空海 惟傳 法師 法門無高下,如對治藥物2022-01-26
  • 茶禪境界與開悟相通2022-01-26
  • 傳喜法師 八關齋戒2022-01-26
  • 一茶一世界,一壺一人生2022-01-26
  • 傳喜法師 菩提心生 於佛同住2022-01-26
  • 茶思禪味淺悟佛理2022-01-26
  • 本法法師 發菩提心 修慧植福2022-01-26
  • 茶如人生 “拿起 放下”的哲學2022-01-26
  • 正如法師 菩提心通往成佛之路2022-01-26
  • 茶如人生,淡雅一世2022-01-26
  • 寬見法師 《修心八頌》講文三 恆懷珍愛 下2022-01-26
  • 枯萎與燦爛俱美2022-01-26
  • 寬見法師 《修心八頌》講文五 思維卑劣 下2022-01-26
  • 佛教對神祕現象怎麼看?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淨業行人如何受持菩薩戒2022-01-26
  • 佛教的特色2022-01-26
  • 印海法師 《七塔寺人物誌》序言2022-01-26
  • 林則徐與真如沙門之碑2022-01-26
  • 黃國達居士 勝義諦正世俗與倒世俗2022-01-26
  • 林則徐學佛的淵源探微 曾霆2022-01-26
  • 慧律法師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解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2022-01-26
  • 離婚率意味著什麼?2022-01-26
  • 寬運法師 勸修唸佛法門 一2022-01-26
  • 佛教與中醫2022-01-26
  • 仁煥法師 如何保家2022-01-26
  • 佛教六和敬與企業團隊建設2022-01-26
  • 仁煥法師 如何孕育佛種2022-01-26
  • 微笑也是佈施2022-01-26
  • 洪修平教授 天台宗的主要思想是什麼2022-01-26
  • 日常行事即修行2022-01-26
  • 寬運法師 勇猛心易發 長遠心難求2022-01-26
  • “殘忍”的佛法2022-01-26
  • 關其禎居士 淨土宗是一個契機的法門2022-01-26
  • 讓我們認真走入佛門2022-01-26
  • 關其禎居士 淨土宗是一個因時制宜的法門2022-01-26
  • 科學證明心存善念身體好2022-01-26
  • 關其禎居士 淨土宗是一個契理的法門2022-01-26
  • 在孤獨中感受佛教2022-01-26
  • 關其禎居士 光攝三緣,入唸佛三昧2022-01-26
  • 佛教文化與現代世界2022-01-26
  • 關其禎居士 一心專誦淨土宗的正依經典2022-01-26
  • 本生蜜經的起源及其開展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蒙佛護念不遭魔事2022-01-26
  • 博伽梵曲之研究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唸佛可以圓轉五濁為五清2022-01-26
  • 藏傳佛教《兜率天上師瑜珈法甚深導引》漢文譯註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西方淨土的成立原理2022-01-26
  • 禪學與明代心學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生命就在呼吸間2022-01-26
  • 禪宗的教育思想與實施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如何克服貢高我慢之心2022-01-26
  • 禪宗無門關重要公案之研究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如何拜經?2022-01-26
  • 咒語在藏傳佛教中的特殊作用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發不出厭離心的原因2022-01-26
  • 抄經的快樂 張冬雲2022-01-26
  • 寬運法師 冬至天之半 天心無改移 冬日隨筆2022-01-26
  • 善待別人的高度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憶佛唸佛實得道之捷徑2022-01-26
  • 愛在金秋 吳言生教授等愛心助學,設立“雲根獎學金”2022-01-26
  • 傳喜法師 何為是魔?如何破除,如何降伏?2022-01-26
  • 茶如道 獨品茗 心如水2022-01-26
  • 濟群法師 道得道不得,得道不得道2022-01-26
  • “慈輝佛教文化論壇”第三十九講李浩講座圓滿舉辦2022-01-26
  • 寬運法師 慈心感化 萬物有靈 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2022-01-26
  • 吳言生教授在普陀山中為中國文化書院傳授禪學智慧2022-01-26
  • 濟群法師 一念之差,轉身即是2022-01-26
  • 清白為事,素心做人!2022-01-26
  • 界定法師 漫說《中阿含》(卷十) C 三 唸經2022-01-26
  • 夏至清涼 法頂禪師的山居生活2022-01-26
  • 界定法師 漫說《中阿含》(卷二十五) D 四 唸經2022-01-26
  • 一株草裡有萬佛的寶殿2022-01-26
  • 達照法師 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之二2022-01-26
  •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舉辦單位赴閩浙晉陝京考察2022-01-26
  • 達照法師 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之三2022-01-26
  • 淨慧法師所提倡的生活禪與茶道修持2022-01-26
  • 達照法師 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之四2022-01-26
  • 禪茶茶藝十八道程式與禪茶文化內涵2022-01-26
  • 達照法師 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之十2022-01-26
  • 中國茶道與佛教 “禪茶一味”2022-01-26
  • 寬見法師 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講記十一 2 四正勤2022-01-26
  • 現代日本佛教教育的發展程序和現狀2022-01-26
  • 寬見法師 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講記十一 3 四神足2022-01-26
  • 佛學文化對中國企業實戰管理的啟示2022-01-26
  • 寬見法師 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講記十一 5 五力2022-01-26
  • 如何消除嫉妒之心?2022-01-26
  • 寬見法師 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講記十一 6 七菩提分2022-01-26
  • 什麼是咒語?咒語的修行心法與功德,你知道嗎?2022-01-26
  • 寬見法師 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講記十一 4 五根2022-01-26
  • 中國佛教建築藝術 佛教建築漫談之一2022-01-26
  • 寬見法師 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講記十一 8 止和觀2022-01-26
  • 北京東方石窟 石之魂魄 人之風骨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三2022-01-26
  • 《學哲學 用哲學》 香港茶垢的哲學論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四2022-01-26
  • 中華佛教瑰寶 鎏金銅佛 藏市放異彩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六2022-01-26
  • 藏傳佛教 甘肅省天祝藏族民間藝術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七2022-01-26
  • “中國藏學家活佛代表團”訪問加拿大進行學術交流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八2022-01-26
  • 加拿大即將興建佛教四大名山 弘揚中華文化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十2022-01-26
  • 加拿大佛教博物館開館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十一2022-01-26
  • 加拿大仿唐五臺山建築工程論證會召開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十二2022-01-26
  • 日式茶飲話玉露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十三2022-01-26
  • 禪茶一味從何來 素全法師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十四2022-01-26
  • 不造作的茶心2022-01-26
  • 日本茶道文化的七大美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十五2022-01-26
  • 苦中生樂,乃禪茶一味之妙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十六2022-01-26
  • 茶道可道,非常道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十七2022-01-26
  • 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十九2022-01-26
  • 茶道宗旨 體現“禪”神,追求“空寂”境界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二十2022-01-26
  • 茶緣佛緣養身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二十一2022-01-26
  • 茶境 樸素,自然,忘卻俗世之境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二十二2022-01-26
  • 半盞清茶,一顆靜心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二十三2022-01-26
  • 心茶 喜悅無處不在2022-01-26
  • 智海法師 學習《十善業道經》之二十四2022-01-26
  • 中國茶道 生活與人生的藝術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修行在於究明自心2022-01-26
  • 道堅法師 明法師修行論2022-01-26
  • 手印 對茶水和茶器的敬意2022-01-26
  • 仁煥法師 修行的目標與道路2022-01-26
  • 以茶解憂,療以“心病”2022-01-26
  • 昭慧法師 依“蘊相應教”十一相向帕奧禪師請益記2022-01-26
  • 喝完茶,再走進風塵2022-01-26
  • 昭慧法師 沙門與婆羅門2022-01-26
  • 茶裡悟真諦即為動禪心2022-01-26
  • 昭慧法師 超四相以修善法,是名佛菩提2022-01-26
  • 乾隆皇帝的養生茶2022-01-26
  • 界定法師 漫說《長阿含》(卷十) B 二 不思經2022-01-26
  • 以茶可行道,以茶可雅志2022-01-26
  • 明海法師 在純空法師書法展開幕式上的講話2022-01-26
  • 宣方教授在普度大學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演講2022-01-26
  • 明海法師 乙酉冬起七法語2022-01-26
  • 日本廣隆寺藥師如來與兩隻腳走路的青蛙的趣事2022-01-26
  • 明海法師 甲申年起七法語2022-01-26
  • 讀經你“走心”了嗎?2022-01-26
  • 明海法師 為馮衛國 馮佩茹亡父百日忌辰 上堂法語2022-01-26
  • 以全部生命去讀經 明海法師2022-01-26
  • 明海法師 為悟峰法師出關上堂法語2022-01-26
  • 心境一如的智慧2022-01-26
  • 寬運法師 廣學 與 多聞 (七)2022-01-26
  • 枯萎與燦爛俱美2022-01-26
  • 王孺童居士 唐思鵬居士生平2022-01-26
  • 佛教對神祕現象的看法2022-01-26
  • 王孺童居士 明前日本佛教事舉略 讀《日本考》2022-01-26
  • 佛教並不完全是雷鋒式的宗教2022-01-26
  • 李富華教授 禪的真諦的體悟2022-01-26
  • 談戀愛與學佛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梵行高遠 慈悲一切2022-01-26
  • 精進向上與隨緣不二2022-01-26
  • 煩惱即是菩提2022-01-26
  • 盧志丹居士 慈悲為懷,不需理由2022-01-26
  • “古今成大事業者必經之三境界”與學佛者的心路歷程2022-01-26
  • 衍慈法師 慈悲2022-01-26
  • 韓煥忠博士 佛教教育當代開展芻議2022-01-26
  • “由己及人”與“自他相換”2022-01-26
  • 有道者的心態2022-01-26
  • 韓煥忠博士 明教契嵩的《中庸解》2022-01-26
  • 惠空法師 佛教生力軍2022-01-26
  • 智慧出自清淨心2022-01-26
  • 惠空法師 誠與覺2022-01-26
  • 八風的考驗2022-01-26
  • 惠空法師 隨時攝心正思惟2022-01-26
  • 坦然面對生命的橫逆與波折,做真正的勇者2022-01-26
  • 惠空法師 事理並重2022-01-26
  • 我的學佛心得2022-01-26
  • 終日尋春不見春 聖嚴法師2022-01-26
  • 惠空法師 佛教生力軍2022-01-26
  • 明明是“鬼節”,為什麼成了佛教中的歡喜日?2022-01-26
  • 惠空法師 談在家戒二三事2022-01-26
  • 有智慧的佈施,到底是怎樣的?2022-01-26
  • 黃國達居士 心的觀察2022-01-26
  • 給生命一個真誠微笑2022-01-26
  • 黃國達居士 寂滅為樂2022-01-26
  • 日本的“十六茶”2022-01-26
  • 黃國達居士 佛法的真實受用2022-01-26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趙長卿 探春令2022-01-26
  • 黃國達居士 中觀無自性之研究2022-01-26
  • 人生有三累,熬過便是幸福2022-01-26
  • 黃國達居士 觀想與觀照2022-01-26
  • 仁康古屋 誕生13位大活佛的家族2022-01-26
  • 黃國達居士 五蘊無我2022-01-26
  • 黃國達居士 緣起無我的現觀2022-01-26
  • 嫉妒心是世間最大的業障!一定不要有2022-01-26
  • 黃國達居士 不一不異2022-01-26
  • 為什麼不感激自己呢2022-01-26
  • 陳士強教授 《禪苑蒙求瑤林》並《拾遺》舉隅2022-01-26
  • 五塔寺 塵囂世界的一杯清茶2022-01-26
  • 陳士強教授 《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》燕語2022-01-26
  • 宗教的基本要素為內在和外在因素兩部分2022-01-26
  • 法藏法師 念善 行善2022-01-26
  • 史前時代我國東西部之間有一條文化通道2022-01-26
  • 惠空法師 以佛法洗滌心性 思考問題2022-01-26
  • 禪茶一味普陀山 說佛也說茶 智量2022-01-26
  • 能弘法師 第三次閉關隨筆 道場建設2022-01-26
  • 北京城南規模最大的明代寺院 隆安寺2022-01-26
  • 藥師山紫居士 藥師法門序2022-01-26
  • 日本禪宗與武士道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共入彌陀願海2022-01-26
  • 奈良出土日本最早的《觀世音經》木簡2022-01-26
  • 仁煥法師 如何才能得佛保佑2022-01-26
  • 學術文章 敦煌學歷經百年而成國際顯學2022-01-26
  • 仁煥法師 如何報老祖宗的恩2022-01-26
  • 禪意相綴 《詩情畫意總關禪》簡短書評2022-01-26
  • 仁煥法師 如何請法2022-01-26
  • 加強保護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成立數字中心2022-01-26
  • 法聞法師 《妙法蓮華經》淺釋 譬喻品第三2022-01-26
  • 印度史詩《摩訶婆羅多》中文全譯本問世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如來藏vs阿賴耶2022-01-26
  • 唐代龜茲高僧 蓮花精進事蹟回眸2022-01-26
  • 程叔彪居士 無門直指 第四十六節 蘿蔔頭禪2022-01-26
  • 遂寧廣德寺觀音珠寶印2022-01-26
  • 山西懸空寺 九天宮闕騰雲皈夢2022-01-26
  • 程叔彪居士 無門直指 第二十五節 自心佛性2022-01-26
  • 心中那朵清淨的蓮花 證嚴法師2022-01-26
  • 程叔彪居士 無門直指 第三十四節 有佛性無佛性2022-01-26
  • 陳雲林訪證嚴法師兩岸大愛無邊2022-01-26
  • 傳喜法師 無我智慧 臘八蒙山開示2022-01-26
  • 善緣結於杯茶中2022-01-26
  • 界定法師 漫說《長阿含》(卷三) D 佛陀葬法2022-01-26
  • 禪,與茶結下不解之緣2022-01-26
  • 傳喜法師 佛陀一代時教現於法堂2022-01-26
  • 人生如禪茶,香自沉浮來2022-01-26
  • 傳喜法師 濟以安寧唯佛陀2022-01-26
  • 一茶一禪思,一書一天地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沙彌淨人需知2022-01-26
  • 一生清福,盡在碗盞茗煙2022-01-26
  • 淨慧法師 第十一屆夏令營 三皈五戒開示2022-01-26
  • 禪境茶逸,心靈自然從容2022-01-26
  • 衍慈法師 法華經閱後札要2022-01-26
  • 寺院中的茶文化2022-01-26
  • 界定法師 漫說《長阿含》(卷十二) F 戒清淨2022-01-26
  • 以結緣心品人生茶2022-01-26
  • 界定法師 漫說《中阿含》(卷三) F 六 伽藍經2022-01-26
  • 品茶如做人,貴在用心2022-01-26
  • 廣東六祖寺大願法師 修行的三大綱要2022-01-26
  • 茶禪真味 不限於形不制於心2022-01-26
  • 廣東六祖寺大願法師 息心就是息災2022-01-26
  • 回到茶的原心2022-01-26
  • 廣東六祖寺大願法師 授居家二眾三皈 五戒儀規2022-01-26
  • 茶味人生,人生茶味2022-01-26
  • 盧志丹居士 一切皆在定力中成就2022-01-26
  • 濟群法師 不要讓凡夫心搶佔頻道2022-01-26
  • 茶海淵香,禪味人生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新生命誕生的禁忌2022-01-26
  • 且坐吃茶,自悟自性2022-01-26
  • 傳喜法師 活靈活現諸聖賢2022-01-26
  • 茶香禪心 一味悟玄機2022-01-26
  • 法聞法師 《妙法蓮華經》是佛法的核心2022-01-26
  • 茶禪平常心2022-01-26
  • 茶海淵香,禪味人生2022-01-26
  • 永本法師 天台小止觀 證果實相 五2022-01-26
  • 永本法師 天台小止觀 後記2022-01-26
  • 禪意人生,活在當下2022-01-26
  • 金易明教授 城市是宗教走入豪門貴胄之中的橋樑2022-01-26
  • 醉酌禪茶 不言秋心又經年2022-01-26
  • 衍慈法師 乘願再來2022-01-26
  • 茶心自有佛2022-01-26
  • 盧志丹居士 最偉大的賺錢祕密2022-01-26
  • 正念行茶,禪悅心靜2022-01-26
  • 以茶解憂,養出好心境2022-01-26
  • 仁俊法師 從我法佛法中取捨明決2022-01-26
  • 日本茶道的源頭2022-01-26
  • 法藏法師 隨順業緣而行2022-01-26
  • 聖旭法師 改良生命的要點2022-01-26
  • 佛本無言,茶已入心2022-01-26
  • 茶佛共同處 其一為苦 聖輝2022-01-26
  • 印泉法師 《妙法蓮華經》講解內容 112022-01-26
  • 茶佛共同處 其一為苦2022-01-26
  • 濟群法師 金剛經解決什麼2022-01-26
  • 明心自知茶之味2022-01-26
  • 雪漠 大手印的三種境界2022-01-26
  • 雪漠 契入大手印是不是很難?2022-01-26
  • 一卷在手飲茶時2022-01-26
  • 雪漠 契入大手印“一悟即休”了嗎?2022-01-26
  • 品味茶香 尋覓超然心境2022-01-26
  • 靜品茶香,生命本恬淡2022-01-26
  • 雪漠 光明大手印是解脫道2022-01-26
  • 雪漠 修行的終極目的是證得大手印光明2022-01-26
  • 禪即是茶,茶即是禪2022-01-26
  • 禪與茶的交融2022-01-26
  • 印泉法師 《妙法蓮華經》講解內容 12022-01-26
  • 人生如茶,學如人生2022-01-26
  • 印泉法師 《妙法蓮華經》講解內容 22022-01-26
  • 精行修德總是茶2022-01-26
  • 印泉法師 《妙法蓮華經》講解內容 122022-01-26
  • 日本茶道的四規七則2022-01-26
  • 印泉法師 《妙法蓮華經》講解內容 182022-01-26
  • 茶意禪道 空靈緣於塵世2022-01-26
  • 永本法師 天台小止觀 證果實相 三2022-01-26
  • 九八年早餐開示 環境隨著人心轉2022-01-26
  • 永本法師 天台小止觀 證果實相 四2022-01-26
  • 一切災難之因2022-01-26
  • 永本法師 天台小止觀 證果實相 六2022-01-26
  • 最有效的懺悔法門2022-01-26
  • 永本法師 天台小止觀 證果實相 十一2022-01-26
  • 佛性在當代的閃光2022-01-26
  • 永本法師 參究自心2022-01-26
  • 佛法對當代人的意義2022-01-26
  • 永本法師 天台小止觀 什麼是小止觀2022-01-26
  • 永本法師 天台小止觀 什麼是止?什麼是觀?2022-01-26
  • 一定要看破紅塵之後才能學佛嗎? 聖嚴法師2022-01-26
  • 修行的四個先決條件 虛雲法師2022-01-26
  • 永本法師 天台小止觀 二十五方便2022-01-26
  • 永本法師 天台小止觀 習禪時必須具備的方便行?2022-01-26
  • 三世因果 太虛大師講述2022-01-26
  • 金易明教授 佛教與生態文明關係蠡測2022-01-26
  • 如何讀經才能真受益 淨空法師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修學淨土是否也需傳承?如何成就?2022-01-26
  • 關於“佛教是無神論”的進一步研究 遊有維2022-01-26
  • 濟群法師 敬法,請法,才是得法之門2022-01-26
  • 做個真正的勇者2022-01-26
  • 傳喜法師 因為有愛 看《放牛班的春天》開示2022-01-26
  • 佈施一個微笑就有功德2022-01-26
  • 慧律法師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解 依法出生分第八2022-01-26
  • 佛陀不是神2022-01-26
  • 清遠法師 天台藏教大意探微2022-01-26
  • 也說“廬山煙雨浙江潮”2022-01-26
  • 清遠法師 瑜伽行派的兩個系統2022-01-26
  • 朝山拜佛的真正意義2022-01-26
  • 清遠法師 棲霞山內的棲霞寺2022-01-26
  • 慈悲 菩薩的心願2022-01-26
  • 清遠法師 龍樹菩薩的大乘佛學思想略論2022-01-26
  • 信仰的力量2022-01-26
  • 聖凱法師 南北朝的佛舍利信仰2022-01-26
  • 佛教如何適應民間信仰的要求2022-01-26
  • 聖凱法師 佛教信仰的特點是理性與激情2022-01-26
  • 苦的存在與價值2022-01-26
  • 知福 惜福 培福 種福 增進福祉的主張2022-01-26
  • 衍慈法師 浴佛的意義2022-01-26
  • 衍慈法師 盂蘭盆的意義2022-01-26
  • 天下名山僧佔多2022-01-26
  • 衍慈法師 應無所住2022-01-26
  • 佛的四種智慧2022-01-26
  • 衍慈法師 擇鄰與擇友2022-01-26
  • 弦外之音聽禪語2022-01-26
  • 衍慈法師 莫負光陰2022-01-26
  • 用非我享受自我的快樂人生2022-01-26
  • 衍慈法師 一腳三十板 半餅三年糧2022-01-26
  • 學佛心得 在教學中融入佛學思想2022-01-26
  • 蔡禮旭老師 講話的存心2022-01-26
  • 智慧出自清淨心2022-01-26
  • 濟群法師 永遠的學習榜樣2022-01-26
  • 學佛法的四個原則2022-01-26
  • 傳喜法師 佛法需要居士護持 溫州居士林開示2022-01-26
  • 神佛不分 對佛教的誤解2022-01-26
  • 本煥法師 本煥長老齋堂開示2022-01-26
  • 斷煩惱與戀愛 婚姻的矛盾2022-01-26
  • 傳喜法師 百千萬劫難遭遇2022-01-26
  • 佛法不離世間法 提卡達希2022-01-26
  • 常照法師 彌勒累劫授記因緣2022-01-26
  • 春夏秋冬 都是人間好時節2022-01-26
  • 常照法師 彌勒慈心救劫緣起2022-01-26
  • 發菩提心,隨順因緣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惠予眾生 真實之利2022-01-26
  • 大型電視紀錄片《敦煌》央視熱播 受到廣泛好評2022-01-26
  • 覺明法師 覺明上人法語2022-01-26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辛棄疾 醜奴兒2022-01-26
  • 大安法師 持戒對唸佛往生的意義2022-01-26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辛棄疾 定風波2022-01-26
  • 傳喜法師 持戒得清淨受用2022-01-26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辛棄疾 醜奴兒2022-01-26
  • 濟群法師 為誰持戒為誰修2022-01-26
  • 中國古典詩詞鑑賞 宋詞鑑賞 辛棄疾 破陣子2022-01-26
  • 濟群法師 正見,是持戒的方向2022-01-26
  • 明哲長老率山東佛協訪臺團參訪臺灣中國佛教會2022-01-26
  • 體慧法師 建立持戒的基本觀念2022-01-26
  • 禪宗與中國畫 妙悟不在多言2022-01-26
  • 慧律法師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解 善現起請分第二2022-01-26
<199198197196195194193192191190189188187186185184183182181180179>

topic

  • 文化
  • 同修班課程
  • 同喜班課程
  • 社會
  • 法師開示
  • 佛學常識
  • 大陸教界動態
  • 漢傳人物問答
  • 大陸道教
  • 拾穗365
  • 聞法有道
  • a2菩提文庫
  • 健康
  • 同願同行
  • 佛與人生
  • 心經經典
  • 如理思維
  • 菩提路上
  • 哲理故事
  • 心行成長
  • 宗教動態
  • 佛經故事
  • 經典故事
  • a1綜合資訊
  • 居士文章
  • 淨土經論
  • 生活故事
  • 娛樂
  • 教育
  • 人物故事

相關閱讀

  • 用禪修照亮我們的人生
  • 佛陀解夢 大夢醒後恍然大悟!
  • 幸福不在遠方,就在當下!
  • 你走路的氣質,就是修行中最大的奇蹟!
  • 慈悲的真義 星雲大師
  • 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?
  • 佛說 既為過客,何不放下
  • 如何用智慧來化解脾氣?
  • 等你把這段魔障一過,真正的福德 智慧就現前了
  • 真正有福報的人是那些懂得惜福修福的人!
  • 你心牆高築,防著什麼呢?
  • 你的眼光決定你的高度!
  • 學會感恩福報就來得快
  • 眾生的苦惱 錯認一切都不會變化
  • 別忽略了因果